您好,欢迎访问江苏省中医院连云港医院

  • 微信二维码

健康科普

科普动态

当前位置: > 健康科普 > 科普动态

提高心理健康素养,为心灵注入持久活力

发布时间:2025.08.04 浏览:250 次
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心理健康愈发重要,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。为提升公众对心理健康的认知,国家卫健委编制了《心理健康素养十条》,为我们的心灵健康保驾护航,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。

第一条: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身心健康密切关联、相互影响。


一个健康的人,不仅在身体方面是健康的,在心理方面也是健康的。心理健康是人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,认知合理、情绪稳定、行为适当、人际和谐、适应变化的一种完好状态。


第二条:适量运动有益于情绪健康,可预防、缓解焦虑抑郁。



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时,大脑释放的化学物质内啡肽又称快乐激素,不仅具有止痛的效果,还是天然的抗抑郁药。


第三条:出现心理问题积极求助,是负责任、有智慧的表现。



出现心理问题却不愿寻求专业帮助是常见而有害健康的表现。积极求助本身就是一种能力,也是负责任、关爱自己、有智慧的表现。


第四条:睡不好,别忽视,可能是心身健康问题。



睡眠质量是心身健康的综合表现。常见的睡眠问题包括入睡困难、早醒、夜间醒后难以入睡、经常噩梦等。睡眠不良提示着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或生理问题。


第五条:抑郁焦虑可有效防治,需及早评估,积极治疗。



抑郁症和焦虑症都是常见的心理疾病。如果情绪低落、兴趣丧失、精力缺乏持续两周以上有可能患上抑郁症。焦虑症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,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、坐立不安并伴有心跳加速、手抖、出汗、尿频等症状。

第六条:服用精神类药物需遵医嘱,不滥用,不自行减停。

药物治疗是针对许多心理疾病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。精神类药物种类繁多,在用量、适用范围与禁忌、副作用等方面各有特点,必须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


第七条:儿童心理发展有规律,要多了解,多尊重,科学引导。



养育者需了解儿童发展特点,理性看待孩子间的差异,尊重每个孩子自身的发展节奏和特点,尊重孩子的情绪和需求,科学引导。


第八条:预防老年痴呆,要多运动,多用脑,多接触社会。



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期的退行性脑病,目前尚无特效药物能达到治愈效果,所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。老年痴呆主要症状包括:记忆退化、难以做出决策、言语表达出现困难、性格发生变化等。


第九条:要理解和关怀精神心理疾病患者,不歧视,不排斥。



人们对于精神心理疾病的恐惧和排斥很多是出于对疾病的不了解。实际上,精神心理疾病在得到有效治疗后,可以缓解乃至康复,可以承担家庭功能、工作职能与社会角色。


第十条:用科学的方法缓解压力,不逃避,不消极。



  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,可以通过以下方式:第一,调整自己的想法。第二,积极寻求人际支持。第三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。